窦性心动过缓就是窦性心律每分钟的次数小于60次,就叫作窦性心动过缓。我们正常人的心率是60次到100次之间,如果是窦性心率小于60次叫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的情况:第一就是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或喜欢运动的人,由于长期的锻炼,身体素质非常好。正常情况下心跳是每分钟小于60次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正常的。 还有一种心动过缓是中老年人,往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生活不规律,出现了心动过缓,可能是病态窦房综合征的一种表现,需要及时的追踪,观察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并且伴随有一定的临床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明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并进行对因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起居,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可以有效的缓解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临床症状。
心电图T波改变是一种术语。本身T波改变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如果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T波的改变,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有关系的,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也没有明显的临床危害,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生活不规律,如果出现T波改变,就需要排除冠心病,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冠心病的早期在T波改变上,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的特点。但是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引起了心脏不适,就表现为特异性的ST段的改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T波改变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但是对于中老年合并其他疾病的,就需要进一步排除冠心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不适,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处理。
心脏不好,可能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一定要少盐、少油,盐的每天摄入量小于六克。一定要少吃饱和脂肪酸,包括肥肉、变质的植物油。尤其是动物的内脏。因为它们都是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还要吃有益的水果。 避免一次喝大量的水,防止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 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等刺激性食品,也会对心脏带来负担。 在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应当注意不能食用。但是不论什么生活方式,一定要坚持。
心口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心绞痛。心绞痛表现为在运动、生气、上楼、爬坡以后,出现在心口部位的疼痛,呈针扎和刀割样,范围手掌大小,可以向后背、咽部、左手臂放散,持续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内,这是冠心病。心绞疼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胃痉挛,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冠心病还是胃肠道的疾病,都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疾病,并对胸口疼痛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以当患者出现心口痛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疼痛类型以及造成心口痛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对因治疗。在平时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而诱发疼痛症状的发生。
心脏病是指心脏有器质性的病变,统称为心脏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以及原因不明的心肌病。还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 而先天性心脏病跟个体家族遗传是相关的。冠心病主要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肥胖不活动相关的。心脏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原因不明。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心脏病,都需要到心脏内科,进行筛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心脏病患者需要应用药物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心脏疾病的发展,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注意清淡饮食,适量饮水,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