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PH值7.0,表明是比较正常的。人体的尿液正常PH值一般都处于5.5~7.5之间,因此,尿液PH值7.0属于正常的范围值,无需过多担心。如果在日常食用蔬菜过多或者是口服了碳酸氢钠片等药物,可能都会导致尿液偏碱性,但持续时间并不会太久。 如果进食了维生素C或者是过多的肉类,会导致尿液PH值偏酸性,但是食物因素和药物因素所导致的PH值变化,一般不伴有临床症状。如果长期出现PH值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并且还伴有一些临床症状,可能为一些疾病所引起,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尿液PH值6.0通常是指尿液呈弱酸性,属于正常的范围。尿液PH正常值通常在5.5~7.5之间,如果处于6.0,表明处于比较适宜的状态,无需进行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尿液PH值与日常的饮食,饮水,药物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出现动态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尿液PH值一般都呈现偏碱性,只要尿液PH值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且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如果PH值动态变化较大,并且引起了一些排尿不适的症状,则应去医院的泌尿外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尿道结石导致的疼痛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缓解,比如东莨菪碱,消炎痛栓,曲马多等。如果疼痛特别剧烈,使用以上药物止痛效果不太理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吗啡,杜冷丁药物进行止痛处理。如果还伴有感染的症状,则还应当配合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头孢地尼,左氧氟沙星等。 使用以上药物只是能够起到止痛处理,并不能够对尿道结石的排出有所帮助,患者应做进一步的泌尿系统CT检查,确定结石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然后进行排石处理,结石排出体外后,疼痛可逐渐消失。
如果尿道息肉较小,没有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做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尿道息肉体积较大,反复引起尿路感染以及尿路梗阻的相关症状,应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为尿道口息肉切除术,尿道镜下尿道息肉激光切除术等。 在手术以后也要加强护理,保持手术切口部位的清洁与干燥,清淡饮食,多注意休息。如果局部出现了感染,应当给予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只要及早的进行了手术治疗,做好术后的护理,通常能够完全治愈,不会留有后遗症。
尿白细胞2+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最常见的就是非特异性的感染,主要为细菌感染所导致。在进行尿常规检测时,就会使尿液当中的白细胞增高,一般还伴有其他排尿不适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在进行尿液培养检查时,能够明确致病菌的类型。 也可能是特异性的尿路系统感染疾病所引起,比如泌尿系统结核疾病,也会导致尿液当中的白细胞增高,同时还伴有红细胞增高的情况。通过结核杆菌实验,能够确诊致病菌的类型为结核杆菌,确诊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