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尿白细胞2+为尿液标本受到污染所引起,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如果为泌尿道感染所引起,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地尼等,也可通过服用热淋清胶囊,癃清片等药物改善排尿刺激征,治疗周期大概为1~2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清淡饮食,大量饮水,大量排尿,多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在症状消失后,还需去医院进行尿常规复查。如果尿液当中的白细胞数目恢复了正常,表明感染已经消失,可停止相关用药。
尿道息肉通常会合并有尿路感染疾病,会引起尿路刺激征,比如尿频,尿不尽等。如果息肉体积较大,还可会导致尿路梗阻的一些症状,比如排尿困难,尿分叉,甚至会引起急慢性尿潴留以及肾积水。以上这些症状的出现,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危害到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健康。 因此,在出现以上症状后,应当尽早的去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确定息肉的严重程度。然后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息肉进行切除,在手术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尿道炎和尿道感染在发病部位,临床症状都有一定的区别。尿道炎通常是指膀胱以下的尿道出现炎症,而尿路感染通常包含多个部位,比如输尿管,肾脏,膀胱等。 尿路感染最为明显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而尿道炎一般不存在全身症状,但会出现尿道烧灼感,尿道口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尿路感染通常不具有传染性,而尿道炎一般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性生活的方式传播。无论是尿道炎还是尿路感染,都应当使用抗感染的药物进行治疗。
早晨起床出现尿黄的情况,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在夜间排尿次数较少,会使膀胱内的尿液量过多,可导致尿液浓缩,就会使小便的颜色发黄,一般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在多饮水,多排尿后可逐渐的恢复正常,无需过多担心。 如果尿黄还伴有排尿刺激症状,可能为尿路感染疾病所引起,可去医院的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尿液培养等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如果存在感染,应当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予以治疗,比如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在治疗期间要多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尿路感染疾病的康复。
尿道炎通常没有后遗症,但是在发病以及治疗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会使尿道黏膜出现粘连,从而引起尿道梗阻,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此外,尿道炎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还可能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比如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等,将会对肾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是男性患者,还容易继发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比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如果是女性患者,通常还合并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因此,在出现尿道炎疾病后,应尽早的进行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