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分为几个大类: 第一类是贫血性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第二类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包括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第三类是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疾病。 第四类是白细胞系统,可有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症等都属于血液系统的疾病。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不同的白血病的类型,其发病时的症状不同。 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很多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多是因为健康查体,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或患者发现腹部有肿块,进一步检查发现脾脏肿大而去血液科就诊,进一步做骨穿等检查,明确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两种,两种白血病在疾病的早期,常见的有三种临床表现,第一是感染性发热,第二是贫血,第三是各种部位的出血的表现。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异常升高和肝、脾、淋巴结的肿大。 而急性白血病,它主要的临床表现: 第一是贫血,部分病人因病程短,可没有贫血的症状,但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严重的贫血,可以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头晕,耳鸣等症状。 第二是发热,半数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以是低热,亦可高达39到40摄氏度或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 第三是出血,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占白血病的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常见。
贫血的类型,一般依据红细胞的形态来区分,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两种疾病,第一是缺铁性贫血,第二是铁粒幼细胞贫血,这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通过补充铁剂治疗。 第二种,大细胞贫血,可见于两种疾病,一种是巨幼细胞贫血,一种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中以巨幼细胞贫血最为常见,多是由于营养不良,缺乏叶酸或者维生素B12所导致。 第三种,正细胞贫血,包括急性失血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所导致的肾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疾病,都可表现为正细胞贫血。
红细胞体积偏高,是指红细胞的体积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是80到100飞升,大于100飞升就是红细胞体积偏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升高,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的细胞核不能正常的增殖,分裂,细胞核体积增大,导致红细胞整个的体积增大,出现大细胞性贫血,通过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可以治愈。 第二,常见的原因是溶血性疾病,由于溶血性疾病容易导致体内叶酸的缺乏,也会引起细胞核增殖,分裂的障碍,出现红细胞体积偏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