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可产生机体诸多并发症,不仅可造成酸碱失衡,电解质等内环境的紊乱,还会造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休克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钾,钠,氯,钙等电解质的异常,血钠降低,血钾升高。休克时,缺氧可使肺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时因为血压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脏缺血,肾小管坏死,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可引起脑部血流量和脑部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肿胀,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脑疝,昏迷。休克时,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肠黏膜因灌注不足引起缺氧性损伤,不仅可造成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还可造成肠黏膜屏障受损,引起肠源性感染。休克还可引起心脏功能,肝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脊柱骨折不一定会引起瘫痪。脊柱骨折是否会瘫痪,如果脊柱骨折损伤了脊髓或神经,就会引起瘫痪。如果脊柱骨折只是椎体骨组织的损伤,没有损伤到脊髓或神经,就不会引起瘫痪。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脊髓震荡,脊髓震荡是脊髓损伤中最轻的,同脑震荡一样,脊髓震荡只是暂时性的功能受到抑制,脊髓的结构没有被破坏,可出现短暂的弛缓性的瘫痪,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后就可完全恢复。脊髓受压,脊柱骨折造成脊髓受压,如果能及时治疗,去除压迫,脊髓的功能得到恢复,还有不瘫痪的可能。严重的脊髓挫伤,马尾神经损伤,脊髓离断,就一定会造成瘫痪。
食物中毒的判定,一般要从饮食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判定。 饮食史,一般是食用某种食物后发病,特别是食用某种食物后多人共同发病的情况,如家庭或食堂集体就餐的人共同发病,并且出现有食用某种食物多的人病情较重,而食用某种同样食物少的人病情较轻的情况。 临床症状,食物中毒后,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眩晕,出汗,面色苍白,烦躁或淡漠,嗜睡,心率加快,谵妄,抽搐,甚至昏迷。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在病人吃过的食物中或呕吐物中检出有毒物质,以及在病人血液,尿液,排泄物中检出有毒物质。 食物中毒后,应给予催吐,洗胃,导泻,解毒药物抢救治疗,以及维持生命体征,纠正内环境紊乱等对症治疗。
土豆中毒后会出现咽喉部发痒,口舌麻木,流涎,流泪,恶心,呕吐,呕血,腹痛,腹泻,血便,呼吸急促,心慌,心悸,心律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头晕,烦躁,意识模糊,嗜睡,四肢瘫软无力或强直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单纯土豆是不会引起中毒的,土豆中毒是因为食用了生了芽的土豆才引起中毒,土豆芽中含有一种龙葵素的生物碱,这种生物碱的毒性非常强,只要食用很少量就会使人中毒。 土豆中毒后应立即给予抢救治疗,首先要给予催吐,使胃内残留的有毒物尽快排出体外,如果催吐不能使毒物排出时,应给予灌注洗胃,直至胃内毒物全部排出。如果食用带芽土豆中毒较长时间,才催吐或洗胃,还应给予导泻排出进入肠道的毒物,并给予维持生命体征和机体内环境平衡等对症治疗。
失血过多的常见疾病有,创伤性失血过多,身体各部位的动脉,静脉大血管的损伤,脾脏的损伤,肝脏的损伤,心脏的开放性损伤,肢体的离断伤,骨折时伴有血管损伤等。 呕血导致的失血过多有食道胃静脉曲张大量呕血,食道胃部肿瘤侵蚀到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呕血,胃溃疡有血管损害引起的呕血。 咳血导致的失血过多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均可引起失血过多。便血导致的失血过多有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肿瘤侵蚀血管引起的便血,有的痔疮也可以引起失血过多。 妇科疾病导致的失血过多有宫外孕,各种原因的子宫内膜损伤,包括子宫内膜部位的肿瘤侵蚀,均可引起失血过多。另外,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任何部位的损伤出血,都可能引起失血过多。 失血过多的病人,应立即给予补液,补血,恢复机体的血容量,并积极针对失血病因治疗,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