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骨折,统称为脊柱骨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脊梁骨发生了骨折。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颈椎有七块,胸椎有十二块,腰椎有五块,还有融合在一起的骶椎和尾椎。脊柱由各个椎体连接起来,不仅支撑着人体的躯干,还保护着椎管内的中枢,神经,脊髓。 在临床上把脊柱分成前柱,中柱和后柱,也可以理解成前面,中间和后面,因为中间和后面有脊髓和马尾神经,所以当脊柱的中柱和后柱发生骨折时,极易损伤到脊髓和神经,特别是中柱骨折时,破碎的骨片和组织可凸入到椎管里,损伤到脊髓,可造成病人瘫痪等严重的后果。
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热的环境,撤离至阴凉处,喝一些含盐的冷饮料。如果中暑较重,抢救要争分夺秒,治疗原则就是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积极防治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尽快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降温可采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同时,用冷水或酒精擦洗全身,高热危重者可采用动脉血管快速输入凉的葡萄糖盐水。药物降温可用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当高温降至38度时,要停止任何药物降温。要纠正失水、低血容量及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吸氧等对症治疗。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功能出现了障碍,或者因为过重的体力劳动,体育活动,引起的疾病。中暑的病人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蓄积在体内,可出现高热,昏迷,但无出汗,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病人发生危险。 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或体育活动的人,特别是在连续几天的高温环境下时,如出现全身明显疲劳,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无法集中,口渴,出大汗,恶心,颜面潮红,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并且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就可能是中暑了。 一定要给予迅速地降温,可口服凉的淡盐水,如果症状不缓解,应立即去医院进行处置治疗,特别是老年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不能及时抢救治疗,可能导致病人的死亡。
休克是人体在遭受比较严重的打击侵害时,所表现的一种疾病状态,主要就是人的血液在体内循环的量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微循环产生了障碍,人体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出大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甚至昏迷等症状。 能够引起休克的原因有多种,只要是能引起人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就可造成人的休克,如失血过多可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疾病可造成心源性休克,严重感染时可造成感染性休克,发生中毒时出现中毒性休克,过敏时可造成过敏性休克,遭受重大打击时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治疗休克的关键就是改善血液循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支撑人的小腿的两根骨头就是胫骨和腓骨,如果胫骨和腓骨发生了骨折,就是胫腓骨骨折。胫骨在小腿的前侧,腓骨在小腿的后外侧,胫腓骨在小腿比较表浅,又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骨骼。所以,是比较容易发生骨折,易造成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撞击,车轮碾压,高处跌落,足着地等。 胫腓骨骨折,胫腓骨断端移位时可见小腿畸形,出现小腿异常活动。由于整个胫骨都位于小腿前面的皮下,发生骨折时断端极易刺破皮肤外露,形成开放性骨折,腓骨颈有移位骨折时,可造成腓总神经的损伤。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的情况,可采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不能手法复位的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