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不起胳膊时首先应明确诊断是肩周炎还是肩袖损伤,或者是其他疾病。 肩周炎为年龄性肩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是由于肩关节正位关节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 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肩周炎的治疗急性期以镇痛为主,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药,或者进行关节内或局部压痛点的封闭治疗,进入慢性期以后可以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挛缩加剧。 取弯腰位将患臂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或者画圈运动,等功能恢复后利用双手爬墙动作做牵引,肩部逐渐上举。也可以选择理疗、针灸、推拿等治疗。必要的时候做关节镜下的清理松解。 肩周炎虽然有治愈的倾向,但患病期间仍需要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否则虽然肩部不疼了,仍会留下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也叫后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和小脑的血液。在骨科由于颈椎退变,机械性压迫或者是颈椎退变所导致的颈椎节段性不稳,可以使椎动脉遭受压迫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挛缩,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视力障碍,发音不清,突发性眩晕。同时由于椎动脉周围有大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可以出现自主神经症状。表现为心慌,心悸,心律失常,胃肠功能减退等。 治疗可以使用改善供血的药物,同时控制血糖,血压,也可以选择针灸,理疗,必要时请介入治疗。
腱鞘炎常发生于手指和手腕部。手指部的狭窄性腱鞘炎以拇指最多见,其次为环指和中指。手指的狭窄性腱鞘炎通常在手指运动时表现出来,患者主诉有无痛性的手指卡压和弹响,位于掌指关节位置,触诊时可以触到一个有压痛结节。有些患者没有卡压,但表现为主动活动变慢或者活动都丧失,被动活动良好,这些症状晨起时严重,手多次活动后症状减轻。 病程很长的患者,可有关节挛缩,当然属于比较轻的关节挛缩,而且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手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也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表现是手尺偏时疼痛加重,在抗阻力伸拇指桡偏时也会有症状,检查时发现,在桡骨颈突位置有时还有一个压痛的结节,在背侧第一间隔上可以有触痛和压痛,在拇指置于手掌作握拳、尺偏动作时诱发疼痛。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治疗儿童为出生后七天到一个月左右开始,治疗可分三个阶段: 一,一期按摩加石膏托位固定。解决内收内翻,时间为每次一周,共2至4次。 二,二期皮跟腱切断加石膏托位固定,解决跟骨下垂后内翻及则区,时间为每次一周,共2次。 三,三期支具固定。预防畸形复发,解决小腿内旋。三个月内全天穿戴之后穿戴时间可缩短至夜间12小时,白天2到4次。每天合并穿戴14到16小时直至三到四岁。 对于僵硬性马蹄,年长儿童残留畸形。或者复发畸形和创伤后的马蹄畸形,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软组织松解术,截骨矫形术等。
强制性脊柱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也可以定义为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征的慢性炎性疾病,与人体白细胞相关抗原B27呈强相关。 本病特点是病变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或畸形。本病好发于16到30岁青壮年,男性占90%,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早期的主要表现为下腰痛或骶髂部不适,疼痛或发僵,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 也可以表现为同部附睾酸痛或不适,症状可向下肢放射,病变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胸椎和肋椎关节,胸部扩张活动受限,导致肺活动量减少,并可有束带样胸痛。病变累及颈椎时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在静止休息时加重,活动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