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到30岁患病率最高。本病有三个主要症状: 一,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本病的原因,创伤因素,很多病人局部有创伤史,如曾遭受外力撞击,突然咬硬物,张口过大等。 二,咬合因素。不少患者有明显的咬合关节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磨损过度,磨牙缺失过多等。 三,全身及其他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也与本病有一定的关系。 本病的治疗是根据病因来进行。 一,矫正咬合关系; 二,可以局部封闭治疗; 三,可以使用按摩等方式,缓解咀嚼肌的痉挛; 四,可以用针灸治疗; 五,可以用超短波,电兴奋,磁疗等方式。 治疗的同时要纠正不良的习惯,如单侧咀嚼并防止张口过大等。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是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在人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可以形成芽孢。本细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但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外界土壤及草原上可以存活数十年,本病潜伏期约两到三天。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一般分为四型,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炭疽。皮肤炭疽预后良好,适当治疗下病死率小于1%,若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可以达15%-25%。肺炭疽常并发菌血症,休克和脑膜炎。可在呼吸衰竭后一到两天内死亡,虽经过积极治疗,病死率仍然高达80%-100%。肠炭疽易并发感染性休克,于起病三到四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达25%-75%。炭疽菌血症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如果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自然发生的炭疽病例已经明显降低。
强制性脊柱炎好发年龄与男女无关,本病好发于16到30岁的青壮年,男性占90%,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病变特点,也定义为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呈强关联,其特点是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导致纤维化和骨性强直和畸形。 本病属于血清阴性反应的结缔组织疾病,并以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髋关节炎的治疗,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关节炎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使病人能够很好的认识疾病的性质和预后。非药物治疗包括病人的教育,减少不合理的运动。 物理治疗可以选择热疗、水疗等。行动姿势主要减少受累关节浮肿,可以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改变负重力线。 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可以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使用全身镇痛药物,还可以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可以选择关节镜下进行关节清理,等关节炎晚期可以依据年龄、职业及生活习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指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时足弓塌陷,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一种足畸形,通常分为姿态性平足症和僵硬性平足症两种。 平足症以预防为主,当平足合并疼痛等症状时才需要治疗。对于姿态性平足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功能锻炼。如用足趾行走,屈趾运动,体重力学运动。 二、穿矫形鞋或矫形鞋垫。要求鞋底根部及弓腰要窄、鞋包要紧,鞋底腰部内侧半垫高二至三毫米,目的是为恢复内纵弓,托起距骨头。 僵硬性平足症,康复治疗不易奏效,可在全麻下内翻手法矫正畸形后,石膏靴固定足于内翻、内收位五到六周后,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 手法矫正失败者,或者畸形严重者,可做跟骨位移截骨距下关节融合,或三关节融合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