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和2型之间确实还存在很多的区别,首先从年龄上不是绝对的,但确实也有一定的倾向性,1型糖尿病多半是小于30岁的,2型糖尿病多半是大于40岁的。起病方式上,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往往是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较慢,而且隐匿常因为并发症才会发现。 1型糖尿病往往是不稳定,而且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会好一些。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开始时多半口服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往往比较瘦,2型糖尿病呢,多半偏胖。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虽然都是糖尿病,但是病因的不同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要区别对待两者,分型治疗。通过表现来判断两者可能是有区别的,重要的还是需要患者到医院接受一些详细的检查,才能断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
糖尿病病人也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要关注的是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昏迷,以及高渗状态、高渗昏迷。也有糖尿病人容易合并其它的一些感染。更常见的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的病变。 微血管病变,如肾脏的病变,引起肾功能不全。还有就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胰岛素又缺乏,葡萄糖便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 特别是有酮症酸中毒时,还会引起肝脏迅速肿大,脂肪组织浸润,患者会感到肝区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同时因为发病早期常常难及时发现,一旦确诊往往已经存在明显的肝细胞损伤。 高血糖还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早而且严重。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时候,一期是很容易漏诊的,可能由于高糖的作用,出现渗透性利尿,整个肾脏是稍微增大的,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腰痛,当然也有病人没有症状,所以很容易忽视掉像二期、三期的糖尿病病人,如果不去监测尿蛋白、微量蛋白的话,是很难发现肾有损害的。 有些病人进展到尿毒症期,经过血的监测,才可能发现肾脏有问题,所以糖尿病病人除了监测血糖谱之外,一定要监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有感染,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 还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血栓的原因有水肿,病人活动少,静脉淤滞,高血脂,血液浓缩使粘滞度增加等等。所以早期发现了糖尿病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继发其它更严重的疾病。
糖尿病最简单的检测方法,临床上现在检测的手段越来越多,目前病人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用血糖仪进行末梢血检测。通过末梢血糖的监测,可以鉴别出有没有血糖的升高,如果血糖确实是比一般值高了,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静脉血检测。 还可以拿尿糖试纸,对尿液进行检测,如果尿糖试纸颜色有问题了,也可以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目前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五方面,糖尿病的教育,自我的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控制和药物治疗。 所以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时候,需要及时地到医院就诊检查。
甲减和甲亢是甲状腺常见的两个疾病。甲减是指甲状腺功能的减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对较正常人处于较低的状态,这也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多或甲状腺激素暂时的大量释放入血,导致的高甲状腺激素血症,有功能增加的表现。 甲减和甲亢,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甲减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甲亢严重时会出现甲亢危象等等。所以甲减和甲亢,如果控制不好,结果都是很严重的。 而且两种疾病的症状是相反的,比如甲亢的病人会出现脾气大突然等症状。而夹紧的患者则会出现表情的淡漠,以及下肢粘液性的水肿。在治疗的方案上也是采用的药物不同,甲减患者首先采用的药物是优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