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时,如果注射部位不当,注射方法不合适,都有可能会出现胰岛素的硬结。所谓胰岛素的硬结就是出现皮下硬结,所以在针对糖尿病病人,我们要做好宣教,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一定要更换注射的部位,一定不要打到皮内。 每次注射的时候要更换注射部位,如果我们发现就是出现了硬结,我们一定要观察局部硬结有没有红肿热痛的感染表现。如果没有感染的情况,可以在不烫伤的前提下用毛巾热敷,硬结会慢慢会吸收的。 如果注射方式不对,需要到医院找医生进行咨询,切忌错误的注射,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硬结还是不吸收,或者是越来越大的话,就需要及时地到医院,找内分泌科医生来进行一个鉴别诊断,明确这个硬结到底是不是胰岛素引起,如果不是,那可能需要其他方面的治疗。
如果怀疑血糖低一定要做血糖的监测。通过血糖的监测,如果进行口服药治疗的病人或者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小于3.9毫摩尔每升,就可判定有低血糖。 还有一些人,如果没有服药,也没有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低于2.8毫摩尔每升,我们就说低血糖。 还有些病人,没达到低血糖的诊断的目标值,但是有些病人,可能从比较高的血糖状态,经过治疗迅速降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在落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病人也可能有这种低血糖反应的感觉。 如可能会出现心慌、出汗等改变,那这类的病人,我们管它叫低血糖反应。所以,在日常中其实注意血糖监测以及询问患者病史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怀疑血糖低做的检查,也可以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检查。
在查尿常规的时候能看到尿酮体。正常人尿酮体是阴性的,如果查到了尿酮体2+也不用太紧张,可能只是一个一过性的增高。 对于尿酮体加号的病人,要询问病人的血糖是不是明显的升高,如果血糖正常,仅尿酮体加号,考虑可能是饥饿性酮症,回去吃饭、多喝水就解决问题了。 如果病人血糖是高,酮体也高,而且如果病人没有恶心、呕吐,没有任何的临床不适症状,那建议病人回去大量的饮水。同时可给予合理的降糖方案,让病人回去治疗就可以,然后及时的复查。 酮体最严重的一个状态,就是血糖高,酮体2+,同时患者又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其他相关的不良的反应,就必须及时地到专业医院,找内分泌科进行查体和诊断,给予治疗以及胰岛素方案的调整。
其实血糖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反映糖尿病是否严重。糖尿病严不严重不能仅看一次的血糖来评价。 糖尿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医生经常要问到各个系统相关的一些症状以及进行临床检查,看看有哪些体征,来综合评判糖尿病是否出现大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脑、肾,肾脏的大动脉等有无并发症。如视网膜并发症,要看到有没有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相关的一些问题。 还有肾脏的病变,有没有微量蛋白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以及有没有神经病变,都是需要检查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糖尿病就比较严重了,而血糖11点多不能反映是否严重。 所以对于血糖的异常,需要及时地就诊,排除其他方面的疾病,才能确定它是否严重。
糖尿病病人的脚肿,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糖尿病的病人的脚踝部的肿,有很多原因。 常见的是因为糖尿病人多半是老年病人,所以应该考虑有没有静脉回流的问题,长期的下肢的回流不好,可能导致水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病人有没有心源性水肿,有没有肝脏的肝功能的问题,有没有肾脏的问题。 还有就是有些老年病人可能就是糖尿病人,病程比较长,伴发的疾病比较多。有一些降压药、降糖药,可能会导致脚踝部的水肿。 所以如果出现水肿,一定要及时地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排查,找相应的医生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诊断后,给予合理的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水肿的进一步的发展,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溃烂,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