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咽炎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中医治疗咽炎包括了中草药、中成药和针灸理疗等方法,中药就是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急性咽炎一般的证型就是风邪侵袭、热毒内蕴;风邪又有风寒和风热的区别。 风寒一般是中药就选六味汤加减,中成药像防风通圣丸、正柴胡颗粒,还有九味羌活、川穹茶调散都可以;风热的汤药选疏风清热汤,中成药可以选择向银黄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热炎宁颗粒等等。如果是肺热、肺胃热盛的采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方药可以选择清咽利膈汤加减,中成药有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等。如果急性咽炎是有细菌感染,血象比较高的,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另外,外治法可以采用雾化吸入、含漱法,还有含服法等等。
咽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咽炎就是指咽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一般可以累及到咽部的淋巴组织,一般起病比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的干燥灼热粗糙感,继而有明显咽痛,吞咽疼痛,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等。因为急性咽炎常常是发生于感冒以后,所以还常常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也可以有畏寒、发热、乏力这些全身的症状。 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的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的炎症,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的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者微痛感,常有黏稠的分泌物附着在咽后壁,这样患者早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出现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可以伴有恶心,一般无痰或者只有少量的痰,或者像那种颗粒一样的分泌物咳出来。如果是萎缩性咽炎的患者可以咳出来带臭味的痂皮。
耳石症在临床上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的前庭半规管疾病,属于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病理表现是内耳前庭部位的碳酸钙结石,脱落至半规管,引起半规管内前庭平衡感受器功能紊乱所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的区域,特定的位置,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比如有的病人平卧的时候,右侧头部弯,右侧卧位时马上就出现眩晕,他把头移过来,他眩晕就停止,或者说他就一弯左侧他就晕,但是他换到右侧他就不晕,它是一个特定位置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持续的时间大概都在六十秒之内,一般有的时候会伴有一些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但是它不伴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耳部的症状。
咽喉炎包括了咽炎和喉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喉炎,急性咽炎是指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的淋巴组织,一般起病比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而有明显的咽痛,吞咽困难,可以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早期症状可以有声音粗糙,低沉,以后变为沙哑。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的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者微痛,感常有黏稠的分泌物附着在咽后壁,使患者早晨起来的时候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有时候可以伴有恶心,无痰或者仅有颗粒状藕粉样的分泌物咳出,慢性喉炎的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声嘶的程度可以清楚不一,有的患者早晨起来的时候还正常,但是讲话多了以后就会出现声音嘶哑,还有一些患者早晨起来声音比较重,但讲一段时间以后,喉部分泌物咳出以后,他的声音嘶哑反而会减轻,大多数患者在禁声一段时间后,声音嘶哑可以得到缓解,但讲话多了以后嘶哑又会加重。 另外还可以伴有喉部不适,干燥感,有的患者讲话多了以后,还可以有喉部疼痛,有的患者喉部分泌物增加,形成黏痰,讲话时感费力,需要咳出以后才感轻松。
我们通常所说的耳鸣,主要是指主观性耳鸣,就是患者自觉一侧或者双侧耳内或者头颅内外有明显的声音的感觉,比如像蝉鸣声,吹风声,流水声,嗡嗡声等等,可以是一种或者是几种,它可以呈持续性或者是间接性,声音主要是来自患者的主观感觉,别人是听不到的,所以它是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就是有声感,第二是没有相应的声源,耳鸣的发源部位主要分为耳源性和非耳源性。 耳源性是由听觉系统直接或者间接损害引起,包括外耳疾病,中耳疾病,内耳的疾病以及窝后和中枢神经通路产生了病变所导致的,就是说耳鸣,一方面它肯定是由于我们耳部出现了问题,才出现了耳鸣,另外一种是非耳源性的,它就是不是由于耳部的疾病引起的,它可以由于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说像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肾病等等,也可以引起耳鸣。 另外耳鸣还跟心因素有关,耳鸣是一个典型的身心的疾病,它除了器质性疾病,有的人可能睡眠差,就心里压力大,心里焦虑等等一些心理的一个因素也是和耳鸣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