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肠球菌感染用药主要是抗生素药物。屎肠球菌正常情况下不会变成致病菌,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变成致病菌,导致肠道严重感染,可考虑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 但屎肠球菌有很强的耐药性,一般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用药前最好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药物。多数情况下需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药物治疗,如青霉素联合氨基甙类抗生素。
屎肠球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屎肠球菌是一种正常的寄居菌,一般寄生在人体、禽类及哺乳类动物肠道内,能改善肠道微循环。 如果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肝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因长期应用各种药物,导致免疫力下降,或本身免疫力就比较低下的老年人,此时屎肠球菌就会变为致病菌,进入到血液形成感染,导致肠道黏膜穿孔、腹腔积液。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偏高,说明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第一,过敏性疾病,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因嗜碱性粒细胞中含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二,血液病,如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 第三,某些传染病疾病,如流感、水痘、结核、天花等; 第四,脾脏切除后或慢性溶血,也会导致嗜碱性粒细胞比率高。 需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导致嗜碱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因过敏性疾病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高,主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也可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恶性肿瘤引起的,主要针对恶性肿瘤治疗,对于肿瘤性疾病,最好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情缓解期,也可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因糖尿病引起,主要积极控制血糖,原发病因控制住后,嗜碱性粒细胞会恢复正常。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的危害有: 第一,容易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因嗜碱性颗粒中含多种活性物质,包括组胺会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现象,如荨麻疹,过敏性肠炎,会伴随瘙痒、皮损、腹泻等症状,需积极抗过敏治疗; 第二,容易引发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治疗一般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选择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